【大家健康 2005.07 文/謝安妮】

星期五夜晚的酒吧裡,總是有成群的上班族,
藉著酒意,一再抱怨工作帶來的壓力與苦悶。
工作的疲累,你我都知道,也許最需要的不是「休息」,
而是能樂在其中,讓工作不再是生活中的負擔,成為一種「享受」。


一般成年人,每天至少有1/3以上的時間在工作。你喜歡你的工作嗎?相信很多人的答案是「NO」,因為工作會遇到困難、會累、會有挫折,也可能遭到質疑跟排擠,但你仍然得工作!

其實工作有很多優點,與其不知為了什麼而工作,或是痛苦地工作,不如發現它的好處,快樂地工作吧!


樂在工作第一步
以正向心態迎接生活

上班族每天都得工作,該用什麼心態去面對工作是很重要的。舉例來說,每天出門工作,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的人一定不在少數,公車司機每天做著千篇一律的工作、開著相同的路線,交通狀況又不佳,難免會心煩氣躁、缺乏耐心,以至於對乘客「大小聲」、不等人就把車開走,甚至過站不停的事層出不窮,若不小心坐到這班公車的乘客,心情也會跟著不佳。

不過,經過心理專家給予專業建議,事情也可以變成這樣:在一個天氣晴朗,陽光普照的早晨,帶著些許睡意出門工作的人,一上車就被司機宏亮的「早安,您好!」給趕走大半睡意,司機穿著筆挺的制服,一臉笑意地迎接乘客上車。

沿路每個站,司機都會愉快地跟乘客打招呼,乘客下車時也會親切地說聲「歡迎搭乘,謝謝」;遇到老人家上下車,更不厭其煩地提醒他們要小心。所有乘客感染了他的快樂與朝氣,也都帶著愉快與感激的心情跟他道謝,然後下車,迎接美好的早晨。

相信坐到這班公車的乘客會因為這位司機,在一天之中有個愉快的開始。他持續而貼心的小動作能影響乘客一天的心情。因為他樂於享受他的工作,因此每天他都有好心情,並且散播給跟他接觸過的人。


從小處肯定自我價值

俗話「歡喜做,甘願受」最能貼切形容公車司機的故事。既然每天都得工作,與其板著臉、心不甘情不願地混完一天,不如開心迎接一天的工作。政大心理學系教授陳彰儀說:「當你把工作當成是對別人有意義、有幫助時,就會在工作中得到成就感,也能感受到自己在這個位置所產生的意義。」

陳彰儀舉一個歐洲古老的小故事為例:有一群切割大石塊的工人,每天都得重複切割一堆大石頭,工作既枯燥又粗重,大部分的工人都變得沒耐心,抱怨聲連連。但其中有一位年輕工人,每天依然開心地工作,有人好奇地問他:「為何你做這麼枯燥又累的工作,每天還是很開心?」他的回答是:「因為我在建一座偉大的教堂啊!」

也許大家會覺得切割石塊是微不足道的工作,但如果少了這些工人的付出,我們也無法見識到這些世界遺產、雄偉的教堂。


引燃操之在我的自信

人都需要工作!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楊聰財說:「人就像一部機器,也像水,都需要動。機器不動會生鏽,水若不動就是一潭死水,容易發臭,人們應該把工作當成是讓自己動起來的誘因。」即使退休了,也應該找機會參與社區工作或公益活動,讓自己不論在生理上及心理上都能時時保持動的狀態。

工作還能帶來哪些好處?規律的工作可以幫助我們對於時間有更明顯的安排與結構;與核心家庭以外的人有互動,增進人際關係,避免孤單;因為工作,個人會對生活更有目標,生涯規劃更明確;藉由工作獲得認同感及被肯定感;可以藉工作參加許多團體活動,例如公司的各種社團、在職進修、公司旅遊等。

當然,工作還會讓你有收入,擁有經濟自主權,可以滿足物質慾望、不致與社會脫節、自我學習成長、產生存在感,以及對生活的主控權等各項好處。


工作的女性更健康

美國賓州大學社會學家Jason Schnittker,研究1974~2000年女性的健康趨勢發現,工作的女性認為自己健康者,比沒有工作的婦女高出48%。他指出,工作婦女因為有穩定的收入、健康保險,在工作中擁有充分的人際互動,因此對於生活有較多的掌控權,使她們較不感覺到壓力,免疫系統也較為強壯。

陳彰儀指出,一定要先釐清工作的目標是什麼。把工作當成工具或是一個過渡,當然容易覺得沒意思;如果回歸到對生命的意義,及工作的意義,找到目標、立定方向,那麼不論在工作中遇到什麼挫折或是不順遂,都能當成是鍛鍊與磨練,促使你更進步,也讓目標更加明確。

她引用ING安泰人壽總裁潘燊昌的一句話:「Make Difference」,一般人會解釋成「與眾不同」,潘燊昌卻有不同的見解——因為有我在,我工作的地方,所有事情會因為我變得不一樣,甚至變得更好一點!因為你覺得自己Make Difference,在工作崗位上更有自信,也會帶來更多工作的動力。


激發自我實現的潛力

楊聰財提出美國心理學家馬思洛(Maslow)的「心理需求層次說」,證明工作帶來的被肯定感是很重要的,「被肯定」就是一種自我實現。人類的心理需求可以區分為幾個等級:

1. 生理需求:這是最基本的需求,如「餓了想吃飯,渴了想喝水」。
2. 安全需求:人總是追求安穩的環境,金窩銀窩都不如自己的狗窩。
3. 被愛與歸屬感需求。
4. 自尊心和受尊重的需求。
5. 自我實現需求:這是人類最高層次的需求,而工作就是滿足「自我實現需求」的最佳途徑。當你有機會被肯定,不論是被他人肯定或是自我肯定,有足夠的信心,行為自然不容易產生偏差。

工作上必然會面臨很多問題,需要去抉擇或解決,是否可以順利度過難關,端看自己用什麼心態去面對。完全沒有壓力也會讓人怠惰或失去目標,適當的職場壓力能讓人上緊發條,激發更好的表現。學習以正面的心態來看待這些壓力,會獲得更多自我實現及成長的機會。

楊聰財說,身處職場切記謹言慎行,不要過度拆解別人的話語,你怎麼做會影響別人對你的認知,你怎麼思考也會影響做法與行為,並且建立正確的價值觀,用平常心來看待每一件事情。


養樂多哲學補充能量

工作可以是一件快樂的事,也可以是苦差事一樁。工作時難免有壓力,如何將壓力激發成向上的動力?首先盡量讓自己過規律的生活,接著放鬆自己的心情,利用一些小方法,溫和地紓解工作時的緊張與壓力。

當遇到挫折,就把它視為成長的機會。碰上嚴厲的上司或難搞的客戶,千萬別覺得是苦難,想成是鍛鍊;如果感到疑惑,向前輩或是值得尊重的人尋求建議,吸收不同的見解,讓思路更清晰。

在工作會報或是大型工作會議上,同事提出好的建議或創新的點子,不妨真心地大方讚美他,作為榜樣虛心學習,並且將他視為良性競爭的目標,促使自己更努力,這樣大家不僅欣賞你的風度,也能提升同儕工作的競爭力;當然,工作一定會有累的時候,伸個懶腰、喝杯水,或是找人聊聊天、說說笑,誰說辦公室的氣氛一定那麼嚴肅?試著活絡辦公室的氣氛吧!

楊聰財也提供一套新興的「養樂多哲學」,提醒我們生活與工作並重的重要性。「養」是養成生活的好習慣,規律的生活、「樂」是樂在工作、「多」是多元化學習。

良好的身心是快樂工作的基石,楊聰財亦鼓勵民眾,就算離開學校依然要多學習,培養各種興趣及第二專長,提升在社會上的競爭力。只要擁有健全的身心,正面、積極向上,在職場上就會多一分自信,自然也會懂得享受工作帶來的好處及樂趣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紅豆時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