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健康 2010.01 企劃/楊育浩 文/張慧心】

 結婚5年的晴雯最怕過年待在婆家,因為和婆婆不太和,

加上先生有時沒幫她說話,害她又氣又累,

可是過年放假就回娘家,先生又覺得沒面子,

要過年了,這個情結如何解?


俗話說:「主婦怕過年!」除了打掃、備辦年菜等勞務工作在這段期間突然爆增,頭痛的莫過於「去婆家」和「回娘家」兩件大事!

一位陳姓女醫師,因排行老二的另一半,跟著招贅的爸爸姓,每年過年在婆家總覺得是次等公民。「婆婆的最愛是大伯,再次是富裕大方的小姑,接著是婆家顯赫的大姑,最後才是在藥廠領薪水、跟著爸爸姓的二兒子。」婆婆總用盡好話稱讚那些遠方歸來的子女,反而對平日照顧有加、早晚請安的陳醫師不屑一顧,甚至向女兒告狀說:「我這個婆婆,常常要看媳婦的臉色。」

有一年,婆婆形容得較為誇張,小姑還頤指氣使在眾家人面前數落二嫂的不是,陳醫師的先生在盛怒下,出手打了妹妹一巴掌,公婆氣得對二兒子說:「你們要不就離婚,要不就兩個一起滾出去。」陳醫師原本打算和先生離婚,但先生不肯,最後他們決定搬出去,父母、兄妹從此斷了聯繫,這一年,成了陳醫師此生最心痛的年節……

  

媳婦過年回婆家 壓力大

已有26年輔導經驗的「張老師」楊惠玲曾輔導一個例,和先生結婚多年,肚子卻沒動靜每年回婆家過年,就要困窘地面對各方親友排山倒海而來的關照,妯娌們的冷言冷語,讓個案備感壓力。更讓人難堪的是,婆婆要她試各種偏方、祕方,質疑她故意不懷孕,甚至對有孩子的妯娌特別禮遇,讓她覺得自己「真的很沒用」。

親職教育專家慕凡,本身既為人婆婆,也有兩個出嫁的女兒,她觀察發現,不少長輩對孫輩重男輕女,或因個人好惡、現實利益,只喜歡某個子女生的孫子女,往往在年節期間,引爆子女間陳年心病,導致家人相處不必要的嘔氣。

從上述諸多例子來看,回婆家,似乎少有人「歡歡喜喜的去,高高興興的回」,但輔導經驗豐富的楊惠玲說,其實不只是回婆家容易出現「節慶症候群」──因人際突然過分緊密接觸而產生的壓力和焦慮,就算是回娘家,對出嫁多年的女兒來說,也同樣是壓力一樁。

 

初二一定得回娘家?

過年節氣重,人似乎特別容易情緒起伏,親子問題專家慕凡,很能體會下一代難為之處,她說,為人公婆、爸媽一定要慈愛,疼媳婦、敬女婿也要多三分,至於初二女兒回娘家的習俗,一定要跟著時代進步做彈性調整,不必拘泥「團圓」的形式,「氣氛不佳,不如不聚」。

慕凡認為,現代媳婦多數自主性高、也有經濟能力,隨時可以回娘家看望父母,享受承歡膝下之樂,所以她勸兩個女兒,不必趕在初二這一天湊熱鬧,陷入車陣長龍,飽受來回折騰之苦,改天假日再聚都不遲!她也建議為人婆婆者,心態一定要開明,如果媳婦想回娘家,不但要加以鼓勵,讓媳婦回家度個小假,甚至最好準備一份禮物送給親家,讓媳婦回家有面子、有裡子,對婆家心存感激。

以下就親友相聚,可能發生的緊張情境,請親子教育專家慕凡及楊惠玲提供解決妙招:

狀況1:如果婆婆話裡帶刺,我怎麼辦?

解決技巧

建議媳婦事先做好身心準備,不被焦慮控制,同時心理建設只要做好準備,一定會順利。」萬一無法停止焦慮,建議不要壓抑,事先找朋友或管道發洩情緒情緒放鬆時去婆家

如果婆婆愛批評、妯娌說話帶刺,或看不慣伯叔作風,不妨改以「阿Q應對法」替代原來的想法。例如:徹底瞭解兩個家庭、兩代之間背景及價值觀完全不同,不可能期望自己完全滿意對方,但可以期望自己「接受彼此不同」。

所以當對方做出不如己意的事情,或說出故意曲解的話時,不妨想著:「是啊!以他的成長方式,自然會做出這樣的事來,但我可以選擇不受他影響啊!

 

 (※精采完整內文請見《大家健康雜誌》279期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紅豆時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 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

    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