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大家健康 2005.05 文╱李碧姿】 

你一定曾經看過校園護理人員,

但你可能不知道在人力與資源不足的情況下,

為促進學校健康環境,每位校護都需具備「超能力」和「超智慧」,

但只要學童一個純真的笑容,他們就能堅持下去!


五月的第二個禮拜是母親節,也是護士節。在這值得慶賀的季節裡,我們特別訪問學校中超人氣,社會上卻長期被忽略的學校護理人員,瞭解他們如何能有三頭六臂,應付五花八門的問題,耕耘校園健康的第一道防線。希望藉此特別企畫,使大眾對校護及校園健康照護工作,有更深的認識與重視,一起為兒童的健康把關。


打破擦藥水刻板印象

一般人對學校校護的工作,仍停留在傳統觀念,認為只是擦擦藥而已。高雄市立左營國民小學校護暨中華民國學校護理人員協進會理事長(以下簡稱協進會)黃玉珍語重心長地表示,校護的功能涵蓋健康促進,不單只有傷病處理。

台北市立民生國小校護暨協進會會長連美婷更進一步說明,整個學校的衛生工作,是朝綜合性健康服務發展,包括健康檢查、缺點矯治追蹤、預防接種、傳染病管制(腸病毒監測)等健康服務。

其次是實際的健康教學,透過不斷講述引導,如提醒孩子洗手預防腸病毒、關心視力保健,以培養學童自我照顧的知識與能力。再者,協助人、事、物、環境的健康促進,如從傷病中找出事情的端倪、針對學生的人際困擾給予輔導與轉介、維護校園安全,及督導廚房環境衛生等。

此外,還有協助教師提升學童健康體能,如調查並提供體育老師特殊學生管理單,配合指導氣喘、心臟病等特殊疾病學生從事體能活動。當然,參與並提供營養午餐建議、巡視福利社販賣物品是否符合規定、促進教職員工健康及結合社區資源的綜合性業務,更是校護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環。


安定學校的力量

面對千頭萬緒的學校衛生工作,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系講師暨衛生保健組組長楊瑞珍表示,幸有專業的校護利用綿密的工作組織、條例的專業判斷,才能讓老師的智慧與學問得以在教育平台上施展,學生能夠安心學習。整個學校體制能夠運籌帷幄,這股背後的穩定力量,不容輕忽。

連美婷也有感而發地說,若學生身邊沒有校護陪伴,一旦發生意外,學校容易亂了陣腳,進退失序,甚至危及學童生命。有位校長曾形容:「學校可一日沒有校長,但不能一日沒有校護」,說明了校護在學校的重要性。黃玉珍也提到,學校常有突發狀況,萬一校護不得已得請假,學校老師總緊張地說,「你在,我們才安心!」。

學校的安定歸功於校護的專業貢獻,楊瑞珍更期盼塑造校護的專業形象與魅力,使更多人用正面的思維與眼光,感激和讚賞這群默默的健康守護者。


巧婦難為無米之炊

校護的工作林林總總,又多又雜,連美婷認為,人力是最實際的需要。以民生國小為例,全校共66班,一個校護就要照顧2000多人,實在不成比例。她憂心地表示,有時學生肚子痛,需要評估觀察,但常一轉頭學生就跑了……。

因應校園健康生態的改變,楊瑞珍也提到,政府應重視校護質與量的問題,以目前國民中小學校護,大學教育程度不到5%,專科約50%的情況下,政府有責任提升校護專業素養和能力,或設定明確晉用門檻,讓校護提供更好的服務。

細看校護的配置,楊瑞珍引用「學校衛生法」第七條規定指出,高中以下學校班級數未達40班者,應置護理人員1名,40班以上者,至少應置護理人員2名。她感慨地說,政府不檢視政策,把1500位孩子的健康交由1位校護概括承受,無視國人健康權利。目前40班以上的學校,已配置2名校護者更是鳳毛麟角,可見政府制法又公然違法。她認為,每個孩子的需要與問題不同,應該讓家長瞭解政府的政策剝削了孩子健康的權利。


自立救濟 各出奇招

學校校護人力不足是個不爭的事實,為了能順利推展健康概念,校護往往自力救濟,利用各種管道因應。連美婷不僅訓練高年級成為學校衛生隊,協助簡單擦傷處理與安撫,同時也訓練家長基本課程。如此,當校護有事離開或到班上講課時,不至於讓健康中心唱空城計。

投入校護工作超過10年的黃玉珍,分享她的秘訣:在校務會議提出重點,讓老師融入課程集體宣導;也可配合大型活動、校慶,尋求衛生所或鄰近醫院支援,提供家長免費健康檢查;同時製作成果看板,讓家長認識健康中心的功能。再者,亦可趁家長安親會,跟家長宣導保健概念。甚至,新生報到時,準備「慢性病學生注意事項,有事找校護」單張,讓家長先行瞭解。

值得一提的是,連美婷結合醫護或教育背景的家長,一同支援口腔保健、性教育等健康教學,她認為,與具備專業背景的家長一起討論上課方式,不僅效果很好,家長也樂於發揮所長,更可彌補校護不足的缺憾。

然而,楊瑞珍很感概地說,利用非正式組織從事衛教工作並非長久之計。她認為,如此將使得校護人力問題無法凸顯,政府應該更積極落實校園健康促進,突破並提升校護的格局。


主動走出健康中心

學校以教育和升學為主,健康中心隸屬訓導處衛生組下,在教育體系裡很容易被忽略。黃玉珍提到,校長對校護專業工作的重視程度,影響健康促進甚鉅。如果校長較重視升學,只希望校護坐鎮健康中心,健康促進活動則難有機會施展。因此,校護常絞盡腦汁,想辦法突破制度上的瑕疵。

黃玉珍和連美婷一致表示,有效利用策略可事半功倍。如連美婷常主動關心老師健康,不僅增加專業形象,更可得到老師的支持。黃玉珍也建議,校護應化被動為主動,事先做好預防工作,所以身為協進會理事長的她,常跟其他校護分享:「要得到應有的尊重,就要走出健康中心,否則別人永遠看不到你的功能在哪。」

然而,楊瑞珍也提醒,不能單靠某些有理念校長的認同,或有使命的校護打破傳統,而是應該重新檢視健康中心的權限與層級,建立合理完善的衛生教育系統,為孩子的健康把關。


讓專業回歸專業

除了人力、素質及編制問題外,校護一兼數職更是屢見不鮮。黃玉珍指出,在台灣30班以下的學校裡,校護都得兼人事、會計、主計,有時甚至得在福利社販賣東西。她強調:「這真的不是護理專業」。幸運地,在重組人事後,校長讓她回歸專業領域。她回憶,前些年還得兼辦勞保、健保等行政工作,常為幾塊錢算了好幾天,因為那不是她的專業。

黃玉珍進一步提到,91年教育部行文各校,學校老師可不再兼行政工作,學校行政工作自然而然就落在校護和職員身上,協進會會員常跟她說:「真不知自己是做護理專業,還是行政工作」。其實,這種情況在偏遠地區更嚴重,她表示,兼職一定會損害學校護理事業,使得健康中心的功能僅止於處理學生傷病,而無法發揮健康中心完整的照護功能。


為孩子健康堅持不懈

然而,是什麼力量讓校護願意堅持下去?連美婷認為,每回看到學生以天真、活潑的模樣向她說聲「謝謝」,或在校園中不時和她打招呼,以及看到辛苦努力有了成果,都是工作最大的滿足。

校園慢性病愈來愈多,很多家庭有困難且需要照顧的小朋友常被忽略。自詡為弱勢發言的黃玉珍很欣慰地說,校護一待10幾年的主要動力,就是可以促進孩子健康,尤其是弱勢的孩子,譬如:主動為進行心導管手術的孩子,向保險公司爭取理賠,她笑著說,雞婆的個性雖然會累,但看到孩子放學時,還會過來說聲:「護士阿姨,再見!」就心滿意足。


經驗承傳 縮短摸索期

外界對校護的看法負面印象比較多,甚至連醫院護理人員都誤認校護工作比較輕鬆。黃玉珍表示,當時選擇校護也因為學校有寒暑假而被誤導,其實,隨著時代的改變,家長和學校對校護的期待、要求也多了,承擔的責任更大,要做的健康促進更多。

為了端正社會對校護錯誤的刻板印象,加強政府對學校護理專業及校園健康照護政策的重視,民國85年協進會成立,致力於組織基層學校護理人員,共同為學生健康照護權益與學校護理的專業發展來發聲。黃玉珍欣慰地說,民國91年通過學校衛生法,有了法源後,學生健康更受到保障,健康中心的功能也更趨完整,不只保護校護工作權,也保障學生的健康照護權益。

護理教育中,甚少提及學校衛生護理,只有大學2小時的課程而已。黃玉珍表示,有了協進會後,透過專業協助,可縮短新進校護的摸索期。教育部也從88年開始補助經費,進行新進人員訓練,透過5天舊人帶新人的密集訓練,讓校護很快上手,在第一線落實學生健康照顧。


為愛加分 多些掌聲

校護每天工作壓力大且分量重,每天從進校門口那刻起就處於備戰狀態。中午常只吃了一口飯,學生就跑進來喊著:「護士阿姨,我肚子痛」、「護士阿姨,我流鼻血」……。

面對先天環境不足,黃玉珍認為,不管環境多麼惡劣,孩子的健康不能切割,不論是正要踏進來或仍在工作崗位上的校護,應該充實本身專業,讓孩子得到身心靈全人的照顧。同時,她相信單靠校護力量是不夠的,希望利用團隊提供學生健康照顧,也希望政府再用點心。

連美婷則建議,校護應主動積極參與衛生教育事宜,做好學生特殊個案疾病管理,充實自我專業知能,讓自己更有自信。另外,校護工作需要社會大眾的支持與協助,她特別提到,期望家長及老師一起推動健康檢查後續追蹤,才不致使校園健康促進的美意大打折扣。

護校獨當一面,任何事情總用專業一肩挑起。楊瑞珍與有榮焉地說,校園健康工作沒出什麼大差錯,都要感謝所有校護的付出。未來,期待校護能得到合理的工作平台,使孩子在校園中得到更優質的照顧。護士節前夕,她鼓勵校護,為了下一代,好好去做!重新建構校護樣貌,希望有天大家能驕傲地說:「我是校護」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紅豆時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 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

    發表留言